目前分類:圖書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媽媽經大於管理經

 

內容簡介

**********

  紐約時報推薦書《母親的代價》作者,知名作家安.克坦頓把養兒育女的技巧應用在職場上,打破了帶小孩不是一種「正式」工作的迷思。

  安.克坦頓注意到,管理書籍和育兒書籍當中所提供的建議,竟然出奇地相似。從超過一百場的專訪,和她個人的寶貴經驗當中,安.克坦頓發現,所有人都認為他們在帶小孩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技能,竟然讓他們成為更好、更有效率的經理人和工作者。本書舉出許多例子,說明從育兒過程當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如何直接應用在職場上,包括商業、法律、政府、外交和娛樂界工作的為人父母者,都提供了真知灼見與積極正面的真實故事。這是一本開創性的書籍,證實了所有職場工作的母親們早已發現的真理,也讓為人父母者了解哪些是他們必須習得、並且應用在職場上的獨特技能,同時探討企業文化應該體認育兒經驗在職場上的價值。

【媒體推薦】

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本書。足以打破「帶小孩」會拖累職場成就的迷思。——《波士頓地球報》

「身為母親」能夠讓我們對工作上的創意思考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時人》

這種多元化的觀念對所有企業而言,都代表著創意思維的大躍進。——《巴爾的摩太陽報》

不論你管理的對象是四十二歲還是兩歲,所需的技巧都是相同的。——《今日美國》

讓讀者看到了企業界正在改變的風貌。本書主題積極正面,所傳遞的訊息也非常發人深省。——《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安.克坦頓(Ann Crittenden)

  獲獎肯定的新聞記者,著作包括《紐約時報》二○○一年好書推薦的《母親的代價》。克坦頓曾獲普立茲獎提名,多年來擔任《財星》、《紐約時報》和《新聞週刊》與其他全國性媒體撰稿人,也擔任國際女性研究中心董事一職。她每年會至數十家不同領域的機構演講,與先生住在華盛頓特區,育有一子。

*****************************************************************************************************************************************

內容連載

◎不要為小事抓狂
「不要為小事抓狂,這點非常重要。」摩瑞拉在她的選區蒙哥馬利郡的一家餐廳吃早餐時對我說。「我把這些原則用在我的幕僚身上,也同樣有效。基本上,你需要一點幽默感,而且要對所有小事睜隻眼、閉隻眼。我總是跟年輕的媽媽們說,只要把你們家一百瓦的燈泡換成十瓦的燈泡,就不會看到家裡的灰塵了。」
當她的子女都還住在家裡時,摩瑞拉把家人編列成每週輪替的小組,一組負責擺放餐具,另外一組負責清理餐桌,還有另外一組負責打掃廁所,諸如此類。洗衣服不能分組,因為沒有人能夠做得讓每個人都滿意,所以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洗衣籃,負責清洗自己的衣服。熨燙衣服也不太適合分組,有時候地下室會有一堆沒熨的衣服久久無人認領,摩瑞拉實在看不下去時會主動幫忙解決,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到衣服有人處理過了。
對《華盛頓郵報》的健康專欄作家愛彼吉兒‧特福德(Abigail Trafford)來說,刪減不必要的工作意味著「向 狗 說 不」。
「我的女兒當時分別只有六歲和七歲。」特福德回憶道。「我當時剛結束一段婚姻,是個在家庭和工作之間疲於奔命的單親媽媽。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同時顧好我的工作、家人、房子和一隻狗。我必須設定一些優先順序。」她的女兒對不能養狗這件事感到非常失望,於是展開積極的遊說行動,想要讓媽媽收回養狗禁令。
「我們同學每個人家裡都有養狗!」
「寵物對小孩有好處。」
「一個好媽媽怎麼可以讓家裡沒有狗?」
特福德堅持她的作法,但是幾年後,情況有所不同了。她的生活終於穩定下來,小孩也變得比較成熟,比較有能力自己照顧一隻狗。所以在一個星期六上午,她帶了一隻小金色西班牙長耳獵犬回家。
特福德相信,舉這個例子要給經理人上的一課,並不是要獨排眾議、堅持己見,而是優先順序是會改變的。良好的管理包括重新設定優先順序,就像隨著家人的改變,明理的父母也需要調整家規一樣。

◎父親和母親的差別
媽媽和爸爸在看電視,媽媽說:「我累了,時間也晚了,我想我該去睡了。」她走到廚房去準備明天午餐吃的三明治,接著清洗裝爆米花的大碗,然後把肉從冰箱拿出來準備明天的晚餐、檢查一下早餐玉米片剩下多少、把糖罐裝滿、把湯匙和碗放在桌上,順便把明天早上要用的咖啡壺準備好。然後她把一些濕衣服丟進乾衣機,把一堆衣服放進洗衣機、熨好一件襯衫、縫好一粒鬆脫的鈕扣。她把桌上的紙牌遊戲收好,把電話簿放回抽屜。她幫家裡的植物澆水、把垃圾桶清乾淨,然後把一條毛巾掛好晾乾。她打了個哈欠,伸了伸懶腰,然後走回臥房。她經過書桌時停了下來,寫了一張給學校老師的字條、準備好小孩校外教學要繳的錢、然後從椅子下面翻出一本小孩找不到的課本。她寫了一張卡片給要過生日的朋友,還把信封上的地址寫好,並貼好郵票,然後很快地寫了一張購物清單。她把卡片和購物單放在她的皮夾旁邊。然後她用三合一洗面乳洗了臉、抹上晚霜和抗老滋潤乳液,還用牙線清潔牙齒,銼了銼指甲。爸爸這時出聲了:「我以為妳說妳要上床睡覺了。」
「我正準備要去睡呢。」她回答道。接著她在狗兒的餐盤裡加了一點水,把貓放到屋子外頭,然後確認門都鎖好了。她進到每個小孩的房間去看看,順便幫他們關掉床頭燈、把亂丟的衣服掛好、把一些髒襪子丟到洗衣籃裡頭,然後和仍然在寫功課的小孩講幾句話。她回到臥房,把鬧鐘調好、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鞋架上的鞋整理一下。她在她的重要事項清單上多記了三件事情,然後默默禱告,想像她目標達成的情境。就在這個時候,爸爸把電視關掉,煞有其事地宣布:「我要上床睡覺了。」然後進房上床馬上倒頭大睡……你有發現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你在想為什麼女人普遍活得比較久嗎……?因為女人天生就比較耐操嘛。

 ◎保持冷靜,不打不必要的口水戰
個性不成熟的人通常也很容易亂發脾氣,就像青少年和學步兒一樣。許多母親都說,對付這種情況的最佳辦法就是不要回應。
就像雪洛‧白肯德所言:「冷靜永遠讓你占上風。」
娜奧美‧芬納曾經告訴我,有一次她在攝影棚停車的時候,不小心停到了主管的車位,而這位自以為了不起的主管,視停車位這類事物為自我地位的重要象徵。於是他找上芬納,對她大發雷霆、破口大罵。
「我當時心裡想的是,我眼前這個人,看起來就像個四歲小孩。」芬納說:「跟他好好談根本沒用,他需要冷靜下來。」所以她忍住,沒對他做出任何回應,最後她等到了一通道歉的電話。
在一九八○年代的一場經濟高峰會議中,當時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主持會議時指責一位代表言行舉止過當。這名男士大怒提出抗議,但她卻沉默不予回應。會後雷根總統問她為什麼要任那位代表對她惡言相向,尤其在他看來,她有充分的理由做出反駁。
「我們女人知道男人什麼時候會耍孩子氣。」她這麼回答。

◎給予獎勵和表揚
不論是五歲還是四十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表現良好的時候,能夠得到他人的讚許或表揚。沒有人的年紀或成就大到不需要別人的讚美、鼓勵,或者對他的表現公開表揚。麥可‧佛薩西卡(Michael Fossaceca)現年三十六歲,是紐約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的資深副總裁,他告訴我,八○年代當他剛開始在大通銀行服務時,他手下有一位之前在全錄工作、能力很強的業務經理。她個性堅毅、自律甚嚴,而且知道要如何激勵工作夥伴。她每個月都會主持一場數百人的大型會議,她會表揚當月表現最佳的業務代表。他們會成為該月的國王或皇后,然後會拿到一個漂亮的皇冠,可以驕傲地展示一整個月。
「有人見此會暗自竊笑,覺得這種作法太做作、太沒水準。」佛薩西卡說。「但是這會讓拿到皇冠的人產生莫大的榮譽感,讓四周的人都覺得他是頂尖的業務員,他是最棒的!每個人都嘴上不說,但是每個人都想要贏得那頂皇冠,如果你讓給了別人,你會更想要把皇冠贏回來。在同事面前接受表揚的感覺比金錢報酬還要能夠激勵人心……就像銀行在某位員工完成了一筆重大交易後,會致贈一面獎牌一樣。這種獎勵能夠讓你感覺渾身是勁,想要趕快完成另一筆交易,好在辦公桌上展示另外一面獎牌。」
「聽起來好像是給小孩一顆星星當作獎勵一樣。」我對他說。
「聽你這樣說我才想到,」佛薩西卡說。「那位業務經理的名字叫做派特‧歐葛蒂(Pat OGrady),她在去全錄上班前是個幼稚園老師。」
兒童心理學家茱蒂絲‧拉波包特對於為什麼成人在表現良好時,仍舊需要拿到星星的獎勵和讚許,提出了專業的看法。
在你當上老闆後,你也成為員工心目中象徵性的父母。許多人在上班之前,家庭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或者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所以看來原本無傷大雅的話語,也可能會傷到他們,或者導致錯誤的反應。如果你養育過小孩,你就知道講任何道理,都要帶著充滿感情和肯定的語氣。在職場上也是如此。每位員工都有自己過去的包袱,成長過程當中對父母的愛恨情仇都會投射到上司的身上。他們不是把上司當作神,就是當作魔鬼,或者兩者兼具。如果你有小孩的話,你會比別人先體驗到這點,並且更能夠了解這種感受。你可以在批評或糾正的話語當中,加入肯定的字句,例如「這份報告真的很棒,我看得出來你做了很多研究。我只是想如果我們能夠補充這個和那個,或者把這部分換成那個,或者多強調這個問題,也許會變得更好……。」
這種作法,絕對比只有指出哪裡需要修改有更好的效果。

◎不理智的拒絕
為人父母者還會學到任何其他的談判技巧嗎?我聽過一個說法,可能可以更正女性比男性更擅於談判的謬誤印象。凱倫‧米爾斯(Karen Mills)是一位投資銀行家、三個小孩的母親,還身兼包德恩學院(Bowdoin College)校長夫人的角色。她把這個技巧稱為「不理智的拒絕」(Iraational No),也就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大喊「不要!」的行為。
「不理智的拒絕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談判技巧,」米爾斯告訴我說。「我是到了當媽媽後,才學會使用這種技巧。」
米爾斯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發現「不理智的拒絕」有多好用,是在一九九三年的時候。她當時即將邁入四十大關,家裡有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另外才剛剛懷了第三胎。
米爾斯是不折不扣的女強人,一九七五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一九七七年又取得哈佛商學院碩士學位。她回憶道,「我們那一代的女性覺得我們什麼都辦得到,我們和男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他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我們不需要任何特殊待遇……。」之後她到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上班,然後到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到了八○年代中期,她已經開始從事融資合併相關業務。她身處冷酷、競爭又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但是她卻保持著一種「乖女孩」的談判風格。「我覺得我是個講理的人,我想要好好地跟你說明,為什麼你不能擁有這個或那個的所有原因。」彬彬有禮、不慍不火地說明。
但是在一九九三年的某場談判中,她正處於睡眠不足、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育兒初期。在每晚都得起來照顧小孩的情況下,她變得筋疲力盡、蠻不講理,也沒有心情和人客客氣氣地說話。
所以當對方談判代表一開始提出了一連串要求之後,她隨即簡短扼要地說「不」,拒絕了對方。而當對方進一步提出更多的條件和需求之後,她放聲大喊:「不行!絕對不行!」不論對方說什麼,她的回應都是:「不行!絕對不可能!想得美!我們不如回家算了!」
對方談判代表要求暫停休息,走出了會議室。過了幾分鐘後,他們回到會議室,同意了她所有的要求。她在這場談判中大獲全勝。
「我家裡那個兩歲的小孩胡鬧了一整個禮拜,讓我已經好好練習了如何說不。」米爾斯表示。
「我的小孩會說:『我不想睡覺!』」
「不行!」
「我還要吃餅乾!」
「不行!現在要上床睡覺了!」
「我不要睡覺!」
「我被訓練到直接的回應就是說不。我疲憊不堪、心情煩燥,這些人又搞不清楚狀況進一步惹我生氣。我已經習慣說不了,所以自然而然會做出這樣的回應。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我才了解『不理智的拒絕』有多好用。」
數年後,米爾斯創立了自己的投資銀行索萊拉資本公司(Solera Capital),她受邀回哈佛商學院演講,當她講到這個故事時,一位知名的教授是這樣回應的:「這真是太神奇了。男性何時才能學會不理智的拒絕呢?」
一位女學生舉手發言:「他們不用學,男人生來就會這招了。」

◎「母乳是一種食物!」
我聽過關於媽媽同理心的故事當中,最有趣的是來自擔任舊金山貝克泰爾(Bechtel)營建公司資深主管的朋友。多年以來,她一直忙得沒時間生小孩,不過當她終於生了一對雙胞胎之後,她忽然發現她公司的環境對一位母親是如何地不友善。當她在她位在角落、裝潢華麗的辦公室拚命擠奶時,她的秘書得在門口幫忙她擋住想要進來的人。「那些沒有自己辦公室的女同事要怎麼辦?」我這位忽然產生同理心的朋友問道。「她們要怎麼辦才能保有一點隱私權呢?」
她問了一些女同事,發現這些職位不高的女同事得躲在放掃帚的櫥櫃、樓梯間,和其他隱匿的地方擠奶。她覺得她應該要想辦法做一些什麼,所以她寫了一份備忘錄給負責的主管,建議公司應該提供一個適當的空間,讓在哺乳的媽媽們方便擠奶。
那位主管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回絕了她的建議,表示她們可以在廁所擠奶。
「在廁所!」她勃然大怒地回了一封信。「我覺得你大概是寫錯了。母乳是一種食物!你是建議我們的員工在廁所準備食物嗎?」
這家公司很快地就為在哺乳的媽媽們準備了一個適當的空間。

◎讓員工有成長的自由
在服務業裡,例如會計業,讓人有成長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致遠會計師事務所的羅莉‧奧坤就說:「我們公司的文化是以人為優先。我們的營收來自於我們的員工。你必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給他們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不能夠逼得太緊。放手讓他們去做,會比一直碎碎唸『寫這個報告、按那個順序做事等』要能夠激勵人心的多。這樣做也能讓員工想出更多具創意的做事方法。」
「你在幫助孩子成長學習時也是如此。」奧坤繼續說明,「我那在唸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正在學習拼字,她的作業是每個禮拜要學六個新單字。我不會訂正她每一個錯誤,因為如果每次她拼錯一個字母,我就糾正她的話,會讓她失去信心。事實上她是可以從自己的錯誤當中學習的。」
「我從來不直接給別人『答案』。」一位在電話公司擔任訓練經理的母親表示。「我會教他們如何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如此一步一步地建立他們的能力。」
女性雜誌《新月》(New Moon)的發行人南西‧葛瑞佛(Nancy Graver)說,她管理十三名員工和帶小孩的作法沒有兩樣:「以不看輕他們的方式幫助他們發展,讓他們冒險、犯錯,然後從過程當中學習到教訓。當他們成功的時候,把功勞歸給他們。」
有時候職業婦女會出於必要,而給她們的員工這種自由,因為她們根本沒有時間看緊每位員工。一位知名的華府律師告訴我,在她有小孩之前,她會一手包辦某個重要案件的所有工作,讓她的屬下只能做倒茶、遞毛巾這類零碎小事。但是現在因為她要提早回家,因此她比較願意授權,讓她的屬下有比較多發揮的空間。她發現如此一來,不但她自己變得比較快樂,她的屬下也會有更好的表現,因為他們終於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了。

◎無條件的愛
根據雪莉‧拉沙羅斯的說法,員工希望她給予的,和孩子希望父母給予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那就是無條件的愛。換句話說,能夠陪伴在他們身旁。
「無私的愛是一種管理概念,」拉沙羅斯在她寬敞的曼哈頓辦公室進行的一場訪談當中,如此告訴我。「對大部分的執行長而言,這是一種很陌生的概念。一般的員工只會記得你昨天替他們做了些什麼。他們不了解無條件的支持是一種絕佳的管理工具。」
「在商業界要過日子真的很辛苦。」她解釋道。「你的團隊當中,有些人需要知道你會挺他們。這讓他們有勇氣能夠去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他們知道有你在他們背後支持他們,你不會撤銷對他們的愛,而且尊重他們所犯的錯的話,他們會變得更勇敢。」
根據莎拉‧皮斯布瑞的說法,支援團隊在拍電影的時候格外重要。拍片過程工作人員強制產生的親密感,會很類似家庭成員之間那種強制的親密感。「你通常必須要裝著你很愛其他人,或至少喜歡他們。」她解釋道,「因為你每天都必須要和這些人一起工作,如果鬧得不愉快,只會破壞大家努力要營造的感覺……。我唯一能夠不發怒的方式,就是儘可能地表現出我的同情心……,告訴我自己『他們已經盡力了。』要有無私的愛是很困難的事情,不論是對家人,還是劇組成員都是如此。」
陪伴在旁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一個晚上起床好幾次照顧肚子餓或者暴躁不安的小嬰兒,絕對需要很強的紀律。要能夠忍受學步兒亂發脾氣,冷靜等待它過去而不失去控制也需要很強的自制能力。你需要力量才能夠因為小孩在最後一刻表現出需要你,而放棄一個原本可以玩得痛快的夜晚,你也需要勇氣才能夠放棄一個你喜愛的工作。不過母親為孩子所做的,經常還超過如此。
對許多新手父母來說,最大的驚訝之一就是發現他們必須放棄如此多的事情。一對稱職的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放棄至少一部分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情。這種接受生命當中不可避免的取捨過程,就是人們所謂的長大成人的過程。好的家長都是成熟的人。他們習慣於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可能擁有一切,而部分的滿足必須要延後取得,或者完全放棄。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23...是ㄍ炮戰ㄉ日子..不過 現在ㄉ台灣..整個島..就跟快要戰爭差不多ㄌ...
 
今天吃ㄌ..$35ㄉ便利商店早餐..$35ㄉ便利商店午餐..
微雨ㄉ台北..不想多走一步路...
在便利商店裡..發現ㄌ雜誌架上..--快樂ㄉ50種方法...很好..搭配最近ㄉ心情..
黃色ㄉ封面..讓人有快樂ㄉ感覺..
裡面 還有一堆ㄉ漂亮圖片...簡單ㄉ舒服ㄉ文字...
 
不急著下手買書..老公說..沒有打折ㄉ書店 不要去..(便利商店也是..)
可以在那個環境裡..看看書..
但是不要買回來...誠品..金石堂..新學友..都一樣...
說ㄉ也是..別急著吃棉花糖...慢ㄍ3,5天..一樣可以讀到想讀ㄉ書..還可以省coco
反正在博客來買書..也是一樣在便利商店取件..還打79折咧...不用辦卡..就是VIPㄌ...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網路..人與人之間ㄉ距離..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王文華..

你活得好嗎?你是在呼吸,還是真正活著?
人生太短太複雜,人性太難滿足。
即使在別人眼中聰明又能幹、即使很懂得用文字找到宣洩的出口,
王文華也會有不快樂的時候。
短暫的不快樂未必是壞事,但人生苦短,隨時隨地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才活得下去。
所以,在史丹佛苦讀卻挫折不斷的時候、在台灣辛苦工作卻不順心的時候、在面臨台灣媒體近乎瘋狂的壓力的時候,
他不斷的整理和思考,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跳離漩渦、拯救自己的情緒?
如今,他用珍惜的心情找到了50種「快樂的方法」:
走草地、去小地方、看招牌、走長廊……,
這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勵志方法?管用嗎?
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這些方法,很簡單、很實際,卻永遠被遺忘。

為什麼要走草地?
  走台步可以擺姿態,走草地可以調心情。
  踩著水泥,就好像在辯論賽中被戴上口罩,對方說一就是一,你完全沒有回嘴的餘地。踩著地毯,就好像在三萬英呎的飛機中穿了緊身衣。睡不著,也逃不了。看到草地,像降落後走到機場外面,感到踏實和清新。

為什麼要走長廊?
  抄近路可以很快到達目的地,走長廊可以想清楚到底要去哪裡。
  走在漫漫長廊上,因為不需要找路或轉彎,沒有任何分心的事務,自然能把所有的感官從外界收回來,專注在內心的某一個思緒上。這就像人在巴士、飛機、跑步、游泳時,腦袋特別清楚。因為你的肢體無處可去,心靈只好被逼著探出頭來呼吸。

為什麼要看招牌?
  照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真相,看招牌可以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一個店的重點,當然是店裡的東西。但是一個店的風格,從招牌就可以看出來。這就像判斷一個人,當然要看內涵。但是瞄一眼衣服,就可以猜出他的品味。

為什麼要去小地方?
  去大地方可以感受氣派,去小地方可以感受氣質。
  但過多的高樓或古蹟,讓我們眼花撩亂、心情沉重。這時只想找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喘口氣、安靜一下。偶爾,在擁擠的人潮中,尋找小國寡民的詩意。

本書特色

人生極短,所以要快樂。
要讓自己快樂,需要花費多少金錢?要讓自己不再嘆氣、憤怒或哭泣,需要多少心力?
訂張機票飛往海島度個假?刷卡買個名牌包?買一本心理勵志書躲起來大聲朗讀?還是上餐廳大吃大喝換一時的暢快?
以上可能皆是,也可能皆不是。王文華說,也許答案很簡單,你也知道,只是你忘記了。

如果你已經犯下吃了棉花糖的錯誤並不斷懊惱無法成功、如果你就是個急性子無法慢慢的活、如果你就是找不到只屬於你的禮物和上帝給你的幸運草……,
那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在50個再簡單不過的小方法中,挑選1個一定適用於你的人生哲學。

解渴

找一個你有需要、因而會有興趣的東西,用誠懇、真實的原料和心情,把這個東西做好。

「誠實的茶」,標籤上「T」字型上的圖案是南美瓜地馬拉的油畫。瓜地馬拉是「誠實的茶」的社會責任的一部分。


  旅行時,我不喜歡逛大的精品店,而喜歡逛小的超級市場。原因之一是名店賣的東西全世界都一樣,看不出當地的特色,而超市的東西,則多半土生土長。原因之二是名店的東西通常適用於特殊場合,反應不出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而超市的柴米油鹽,才顯現出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在法國,我看到全世界的橄欖油。不就是油嗎,有必要變出這麼多花樣嗎?但法國人講究美食,把橄欖油看成至高無上的事。一排油我摸過去,還真的立刻就想到吃。

  在美國,我特別喜歡看飲料。因為種類很多,而且可以立即享受。打開整面牆的冰箱,我一眼就注意到「Honest Tea」。

  「誠實的茶」,多麼簡單又美麗的名字!它不僅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情操。它解的不只是嘴巴的渴,也是心的乾涸。

  神農氏發現了茶。五千年前他坐在樹下,一片葉子不經意地飄進他面前的熱水,他拿起來嘗了一口,開始了人類喝茶的歷史。茶的誕生,原本有這樣偶然的美感。

  但當資本主義興起,產品大量製造時,原本的優美便走味了。如今很多美國公司為了節省成本,購買用過農藥或化學肥料的茶葉,在製造過程中將茶葉磨成粉,進一步加工或濃縮。喝到嘴裡,像是有茶味的碳酸飲料。

  「誠實的茶」賣的是有機茶。特點之一是採用不加農藥的茶葉。特點之二是回歸到最原始的泡茶方式。他們將「整片」茶葉放在礦泉水中泡。整片的好處,是保留原味,茶的神韻可以透出來。

  這家公司期許自己誠實地做茶,也誠實地做生意。為了盡到社會責任,他們向非洲或中美洲等貧窮地區購買茶葉。在資本主義的壓力下,盡量發揮慈善精神。

  這家公司是在1998年由一位耶魯大學的MBA和他在商學院的老師所創立的。創辦人喜歡跑步,每次跑完要解渴都很煩惱。因為一般飲料不是太甜,就是像水一樣沒有味道。他總是要買好幾種不同飲料,像雞尾酒般調配,才能喝到自己想要的口味。這個麻煩讓他興起創業的念頭,他開始在自家廚房泡第一杯茶。一路嘗試錯誤,做過好茶也做過爛茶。七年後,營業額達到台幣15000萬。雖然還是小公司,但滿足了死忠顧客,也幫助了貧苦人民。

  喝這茶時,我體會到:原來實現理想、得到快樂,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困難。找一個你自身有需要、因而會有興趣的東西,回歸到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用最誠懇、最真實的原料和心情,把這個東西做好。用這樣的方式工作,也許賺不了大錢,但你絕對快樂。

  工作如此,愛情不也是一樣?那些交往中的聲光特效、花拳繡腿,就像農藥或化學肥料。我們以為有助於提高品質和效率,但最後都成為致癌物質。能像茶一樣歷史悠久的愛,品嘗方法要像神農氏。坐在樹下,清風拂面,她飄到你身邊,你看一眼,就這樣,簡單地愛了五千年。

  夏天來了,口乾舌燥。打開超商的冰箱,花花綠綠的東西好多。誠實和簡單,也許是解渴的最好選擇。

 

誠實的茶

杭州炒茶的鍋

法國超市的各類醬料

法國超市的橄欖油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台銘的話--『如果』

一、如果
1)妳只是接電話,告訴客戶不知道、沒辦法。
2 )妳只是開訂單,不連絡、不追蹤,有問題不回報、不處理。
3 )妳只是打報表,不確定數字正確性。
4 )妳只是接電話,從未希望客戶有滿意的感覺、從未希望客戶多訂一些貨。

5 )妳只是認為自己是助理,從未想過自己一言一行代表業務、主管、老闆、公司。

那麼, 妳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助理,妳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

 

二、如果
1)你從未將部門業績目標時時刻刻放在心中。
2 )你從未想過個人目標攸關部門目標達成。
3)送樣後,從未想過結果如何,為什麼沒消息。
4 )報價後,從未追蹤為什麼沒有訂單,差多少可以成交。
5 )訂單多了,從未去想怎麼回事,隨波逐流、隨客戶起舞。
6 )訂單少了,不去追查什麼原因,毫無感覺、毫無動作。
7 )你從未想過在客戶面前更專業、更守信。
8 )工作不規劃、時間不管理、成本不控制、客戶不教育。
9 )你認為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是麻煩的、痛苦的。

那麼, 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業務人員,你在,是我們大家的負擔。  

 

三、如果 
1)你不把客戶需求當作是非常的重要。
2 )你不把客戶抱怨當作優先解決的事項,主動追查檢 討。
3 )你時常不準時送貨,當作客戶永遠都會等你。
4)業務反應客戶的問題,你嫌他煩。
5 )客戶反應品質的問題,你嫌他挑剔,視他為爛客戶。
6 )你經常把〝很麻煩〞、〝有困難〞、〝不想做〞、〝不可能〞掛在嘴邊。

7 )你每天上班當作例行工作,不主動尋找問題、改善品質。

那麼, 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生產部主管,與你共事,我很疲勞。


每日我們在外努力,沒有良好的品質,沒有良好的服務做後盾,一切效果會打折扣

對客戶的承諾都會跳票, 我們便成口才一流、品質二流、服務三流的公司

 

四、如果
1)有罵沒有稱讚、有懲罰沒有獎勵。
2)對企業有利的,不立刻行動。
3 )經常把〝再看看〞、〝再研究〞掛在嘴邊。

那麼,我也只能偷偷的說,你不是一個稱職的老闆。 我不能多說,畢竟你還是我的老闆。

 

結語】
1)郭台銘說:                  
我不是天才,因為天才只能留在天上, 我們頂多是人才,但要有執行力才算數。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時間的壓力、品質的壓力、成本的壓力 及業績的壓力,

沒有壓力不是"工作 "而是〝 玩耍〞。

2 景氣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危機意識,沒有檢討的能力,沒有執行的能力。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想贏,才能贏 贏在態度 --30雜誌  http://tw.news.yahoo.com/060506/226/33vat/0.html
 
剛接任無印良品副總經理一職,58年次的王文欣就說:「35歲的職場應該開花。」當大部分的30歲世代還在抱怨職場發展已經被四、五年級卡位完之際,一群30 something的工作人,在焚風過境的職場如耐旱的番紅花點點出現。

經理、協理、副總……他們在職場上升遷的速度,像開著法拉利在德國無極限高速公路上行駛狂飆。圍觀的群眾驚叫連連,包括他們的部屬、同事、競爭者,甚至已經成為下屬的老闆都不可思議地驚嘆著: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25歲探索、30歲深耕、35歲開花、40歲結果,事業地圖清晰鋪陳。當大部分的人還是在原地徘徊不前,或是跳來跳去,隨意按下「replay」按鍵,這些人早熟的成就令人驚羨不已。

不預設立場反而成功

令人跌破眼鏡的,這群六年級副總們成功的驅動力,與你我的想像大不相同。他們一點也不「功利」,不像耳熟能詳的三、四年級創業家,成功來自人生早年的貧困與挫敗,或是像某個成功學大師的刻板教材,某種把人生的時鐘打開,功利性機械化地設定:「我35歲一定要成功。」事實上,這群人壓根都沒有想到「贏」,因此他們早已「贏在動機」。

對無印良品副總王文欣來說,她從來沒有想過「頭銜」,成功的動力僅僅出於「感情」──企業的情感認同:「老闆需要我,我不能辜負老闆的期待……」甲骨文(Oracle)副總、業務常勝冠軍都景福說:「案子複雜我就亢奮,只要能打敗對手,我就驕傲了!」目標甚至不是金錢、地位,只是單純地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匯豐銀行副總裁楊琇惠對「為什麼可以成功」這個問題,反應呆滯了好幾秒鐘:「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對沒有留洋學歷、五專插大、從整理倉庫約聘人員做起的她來說,人生就是一路「呆呆往前衝」。

因此成功不是來自目標設定,而是來自某種態度與個性。成功的人,首先要夠「呆」,因此不會自作聰明把路走窄;成功的人絕對夠「謙卑」,所以才能不畏挑戰且永無止盡地學習;成功的人,絕對夠「單純」,才不會因為過分複雜的目標而分散有限的心力。

另外,成功的人的焦點,並不在「自己」身上,他們注視著自己以外的某個更大更重要的原則。比如家庭、比如服務的理念、比如社會前進的可能性。「當人逐漸到了一個地位,會漸漸發現,當初吸引你的那個頭銜、那張名片非常淺薄……」經緯智庫企管顧問楊自寧說。從真正出類拔萃的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他們對產品的熱情、對於傳播某種美好觀念的熱情、能夠提供更好服務給人類的熱情……

選擇沃土才能開花

在「態度」這個大戰略原則之下,其它次要的戰術才能發揮真正的功效。觀察這些年輕的職場成功者,他們生涯的頭幾份工作,幾乎都進入了以績效導向的外商,或是十分有成長潛力的本土公司。年輕者未必以「經驗」、「產業知識」、「人脈」取勝,因為這三項都需要時間的因素。但因潛力無限與拚勁十足,他們在每一個過程都可以展現「快速學習的成果」,繳交超過標準的績效,也因此得到主管的栽培與提攜。

熟悉科技業高階人力動向的優駿企管總經理鄭錦翬,就鼓勵年輕人進入一個願意投資「系統化教育訓練」的大公司,以及「輪調制度」的公司。教育訓練可以「避免自己盲目地摸索」,大幅縮短職場開花結果的時間,而輪調則是培養未來管理職所需「全方位視野」的搖籃。

北電(Nortel)業務副總經理黃彥文就談到因為進入了北電,每一年公司的「成長計畫」與自己的職場規畫不謀而合,因此讓他在每一年的評估中重整自己未來的目標。

另外,這是一個everybody sales的時代。以職務的選擇來看,從事業務的工作、負責直接帶入收入的部門,能見度較高,確實比較吃香,升遷速度也快。Oracle副總都景福原本在政府單位工作,因為確立自己的目標,毅然離開了技術導向的專業職務,投入業務銷售的領域。

全美最大塑膠設計供應商綺城科技(Moldflow)大中華區總經理葉人魁,年僅30歲,是集團內唯一的華人高階主管,他之所以能與全球40、50歲,長他兩輪的總經理們平起平坐,仰賴的就是中國、香港、台灣三地的業績,數字會說話。

看準趨勢大膽投身


除了進對公司做對事之外,掌握產業趨勢的變化則是職場成功的外部因素。平庸者看眼前、成功者看未來,成功者知道如何判斷產業的趨勢。他們勇於放棄眼前安逸卻無用的做法,不固執己見在一灘死水的環境中打轉。30歲就當上副總的楊琇惠,目前總管匯豐銀行中南台灣的財富管理,在民國80、90年代還沒有人聽過理財專員的時候,她就極具冒險精神地率先投入這個新興的領域。

甚至當整個產業聽起來一點也不「炫」時,有潛力的人仍可一眼看出它的價值。64年次的葉人魁,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在參數科技擔任業務經理,當有機會到塑膠製品的綺城科技時,他的內心也曾猶豫不決。但仔細考慮後發現,不管多前瞻的產業──手機、螢幕、汽車,都少不了最不起眼、最傳統的「塑膠」原料,綺城科技又是這個領域的寡占者,便當下決定前往。果然判斷正確,他的績效表現良好,短短三年內,就從業務經理升任業務副總。

吸引良師推你一把

「態度」吸引貴人,這群職場成功者幾乎都曾遇過一位很好的教練。無印良品副總王文欣,特別推崇曾經培育出三十二位總經理的「金牌教練」──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自豪三年來提案沒輸過的Oracle副總都景福,則歷任三位作風迥異的明星級老闆:何經華、李紹唐、吳昇奇。

現任英商巴克萊銀行的副董袁以沛,則歸功於花旗銀行的儲備主管計畫。就像所有的MBA歸國學人,袁以沛一開始也曾立志要成為華爾街裡的trader(交易員)。回台進入花旗,銀行指派給他的「良師」(mentor)卻發掘出他人際溝通的特質,建議他比起待在交易室,更適合前台人際溝通、業務導向的工作。雖然與自己當初規畫的不同,袁以沛還是修正了自己先前的定位,果然發揮專長獲得發展。

「良師不是坐等公司指派,要自己去尋找的。」都景福指出。每個人都希望被高人灌頂,但是高人其實不會主動理你,因為他們自己也在等待更高的高人灌頂。因此必須從本分的工作做起,先取得直屬老闆的肯定,將他視為第一階段的良師。之後主動出擊,有機會多向欣賞的前輩請益,多看「公司的高層之間如何過招?」默默記在心裡,也是一種正面的學習,算是自創良師之法。

先認清自己要什麼

最後,回到最重要的一項態度特質。職場成功者不只了解環境,他們更了解自己,尤其是了解自己的優點。企管顧問專家一致認為,35歲之前,去想自己屬於什麼「領域」都還太早,25歲到35歲是專注在深耕自己專業的年紀,其他都是次要。但是過程的重點在於「認識自己是誰」,而不是一味羨慕主流價值的標準,也不需要太受到周圍雜音的影響。

不過,早一步認識自己,就能早一步清楚自己的目標。大學時期就認識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的王文欣,行銷公關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四年。這個早熟的自覺讓她比一般人節省了許多摸索與轉換的時間成本。十四年的沉潛磨練期,如今時機來臨,她已比別人更早一步準備好了全方位格局的歷練。

北電的黃彥文大學時代透過打工經驗,就知道自己是一個喜歡接受突發挑戰,並設定進度來達成目標的人。他適合「project base」的工作模式,而不是長期研究或例行性工作。因此從研發背景轉換到業務專案跑道,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的了解與認知。

是的,職場人生就在於自我價值的發現,綺城科技總經理葉人魁就一再強調,人生真的不是以名利來衡量的。人生如果沒有「活出自己的價值」、擁有對人生的熱情,這樣的成功充其量也是短暫與麻痹,不會是真正的成功。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左右人格的特質
  態度是學歷、經驗之外,人格特質的總和。它無法分出絕對的好與壞,它只是一種選擇,但它將左右你的人格特質。幸運的是,你每天都可以自行決定採取何種態度。你無法改變過去;無法改變別人的反應;也無法改變會發生的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緊握手中的繩子(就是你的態度)。人生10%來自你遭遇到的事,90%是你應對的態度。總之,一切都操之在你手上。

第01種態度 用笑容和讚美打破僵局
  讓自己常把微笑和讚美的話語掛在嘴邊,你將發現世界從此刻起開始變得不一樣!

第02種態度 以「誠」為自己加分
  真誠是為人處世的必備道德,同時也是成功的資本。只有早早就待人真誠,生活才會提早獲得豐厚回報。

第03種態度 做人要有點「厚黑」
  有智慧的人,心機不可少,也不可多,就要那麼一點點。

第04種態度 別讓毒舌毀了你
  有些人就是喜歡毒舌挖苦人,或習慣潑人冷水,卻不知道「冷水是會傷人,不能亂潑的」!或許有的人會認為,不過就是開開玩笑罷了,何必當真?但如果玩笑開得太過火,那就變成戲謔或嘲諷,聽者可能就會感到很不舒服!因此,我們得想想,嘴巴是不是也該消消毒,把自己的嘴巴品管一下,不要隨意潑冷水或挖苦毒舌,免得傷到別人或得罪別人而不自知。

二、決定人生的價值
  態度不僅決定你的事業高度,也會決定你的人生價值。身為嚴長壽子弟兵的蘇國垚,即使頂著美國餐飲學士的光環,仍願意從洗馬桶的工作開始做起。就是這樣的態度,讓他後來成為台北亞都麗緻飯店最年輕的總經理。
  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第05種態度 珍惜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過客
  你會捨近求遠,忽略身邊的一切嗎?當你瞇起眼睛眺望遠方企圖尋找更虛幻的晴空,是否忘了仰首就能望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蘊藏著快樂,尋找的時候,可別忘了自己的身邊,就像親吻一樣,你想得到它,就得先給人。

第06種態度 付出就不要想回報
  付出的,並不一定都會得到回報;但不付出,是絕對沒有回報。

第07種態度 不要輕信眼睛所看到的表象
懷疑猜忌是人際交往的障礙和大忌,更是造成現代家庭夫妻失和的主要因素。……我們要先認定眼前所見到的未必都是正確,摒棄自己對家人的猜疑心,才能對外展開正常、健康的交往。

第08種態度 讓積極左右你的行為
一個人如果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快樂、積極的心態,那麼這個人一定是生活中的強者。因為快樂積極的態度會讓人變得堅強有力起來。

三、點燃生命的熱情
  被譽為「態度之星」的凱斯.哈瑞爾(Keith Harrell)在其著作中指出:要培養態度,首先必須先找出人生「目標」與點燃生命的「熱情」。如果,沒有「目標」與「熱情」,人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深陷於挫折中。

第09種態度 看見別人的優點,學習它、擁有它
  懂得從古籍、從與人相處中發現別人的長處、自己缺乏的特質,所以松下先生無論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是公認的成功者。信守「七分注意一個人的長處,三分注意其短處」的原則。重長處、輕短處……對處於完美與缺陷矛盾之中的平常人來說,實在是一個既可啟發思想,又可指導行動的大智慧。

第10種態度 不爽和憤怒別發洩在旁人身上
  有人問達賴喇嘛應如何處理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壓抑,但也不要衝動行事。」的確,不論對事還是對人,諒解的心才是最佳的滅火劑。

第11種態度 擁抱生命中的不完美
  法國大思想家盧俊說得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事實的確是如此,只是許多人不肯接受這個已經失去模子的獨一無二自我,用自以為完美的標準模子,想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反倒是失去了自我。

第12種態度 走路之前,先學跌倒
  「你把失敗當機會,失敗也就遠離了你。」……相信一個事實:一個最失敗的人也具有最大的潛力,成為最成功的人……跤跌得愈多的人,成就反而愈好;而且,愈早跌跤,對挫折的忍受力也就愈強。

第13種態度 說「不」,就能跟麻煩拜拜
  「不」這個字聽起來真的很刺耳嗎?也許是的,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有時候我們說「不」就是在對成功說「是」。

第14種態度 退後是為了之後能向前
其實「爭」與「讓」並非不相容,反倒是經常互補。在生意場上也好,在外交場合也好,在個人、集團之間,也不是一個競「爭」到底,忍「讓」、妥協、犧牲有時也很必要……以隱忍的心態做人,以積極的準備做事,那麼大事便可成。

四、擬定行動的策略
  「態度決定一切,唯有深入了解態度的威力,才是化態度為行動的首要之務。」它可以鼓勵你積極行動,也可以變成毒藥,癱瘓你的能力,使你無法發揮潛力。態度決定了,究竟是你在駕馭生命還是生命在駕馭著你。

第15種態度 夢想要與現實合為一體
新與舊、思想與現實會發生種種碰撞,尤其當現實與個人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以適應的心態看待現實。適應不等於妥協,而是實現自我的必要策略,是給自己營造一個更適宜的生存環境。要知道,抱怨、指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讓自己與所期待的夢想越來越遠。

第16種態度 留意人生時刻表,緊握「機會」單程票
  生活就是如此,它不斷地將禮物送到你的手中,而接不接受就在你自己。當然,機會也不是靠等來的,總是等待機會,就會失去機會……人生,不一定要當「最好」,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更好」; 不一定要登峰造極,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當下的狀態中。

第17種態度 行動別被成見「恐固力」
    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深怕自己這麼說了以後會被輕視,更怕自己沒有面子。其實,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說出來反而容易贏得別人的敬重,也讓自己有一次再學習的好機會。

第18種態度 勇猛衝鋒,也要懂得激流勇退
聰明人懂得在成功時激流勇退,在輝煌時褪向平淡,懂得何時不該再分享別人的富貴,免得從高處摔下來。而那些不知進退的傢伙,當然就難有好下場,這事怪不得別人,誰讓他不識時務呢!

第19種態度 丟掉舊包袱,挑戰新極限
我們不能永遠安於現狀,思維不要局限於一定的框框中,這才是我們能夠不斷創新的動力……變化,就是機會出現的時候;在努力掙脫束縛,卻發現實在難以完成時,應該轉變一下思維方式,從另一個角度看,從另一條管道擺脫,多次試探之後,無形的牆就會自動消失了。

第20種態度 轉個彎,路更寬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當我們遭遇「瓶頸」不能自拔,試著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心情就會跟著愉快起來。

第21種態度 以平常心看世界
  人生充滿了變數,你永遠無法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面對人生的各種遭遇,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它呢?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你如果想要成功,就應該用平常心來笑對人生遭遇。不是我們不在乎,而是以笑來告別不幸,以平常心迎接希望……

五、勝出職場的金鑰
  你的人生擁有幾把金鑰?老天爺給了人們三把金鑰,前兩把是「家世」與「學歷」,它們可以讓你很容易進入成功者俱樂部。如果擁有前兩把金鑰的機會已經失去,那麼取得第三把金鑰的主控權就在你身上,「態度」便是剩下唯一能使你勝出的金鑰匙。
  但即使你擁有學歷、家世的優勢,一旦放棄了「態度」金鑰,仍將讓你在職場裡浮沉,甚至淪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第22種態度 戴上專業的假面
「專業」是職場求生必備的條件及利器,不論你的年紀大小,趁現在開始,努力讓自己具有專業的新形象,才不會讓身價隨年紀增長而貶值。……實際去改變,就能正視生活及個性上的缺憾,不管原來的你是什麼樣子,都會因改變形象打開另一條人生道路。

第23種態度 尋找能同穿一條褲子的麻吉
  要想有所成就,便必須有能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尋找可以一同打拼的伙伴。只有善於與他人合作,才能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第24種態度 多喝咖啡少聊是非
  喝咖啡沒問題,但聊是非就最好只聽聽吧!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同事間的人事紛擾……在職場與人交往,一定要謹守:不願意當面說的話,也別到處說,當你能做到這點,除了遠離很多是非之外,更可以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

第25種態度 功勞要讓長官領,黑鍋默默自己揹
  在職場上,適時表現自己是必要的,但過度表現則會讓你「顧人怨」,尤其是你的上司最不願看到你的鋒芒比他更露……如果你承認職場是個戰場,就該知道人人都想獲得榮譽和讚賞。所以,當你立了大功,別忘了你的上司功勞永遠比你大,因此,把功勞給他吧……想在職場上生存,肩膀就要比別人更厚實,心臟要比別人更強壯。萬一發生事故、出現危機,幫上司擦屁股、收爛攤,是天經地義的事,別問為什麼,事實就是如此。

第26種態度 沒事也得要找罵挨
吸取別人的人生經驗,放低自己的身段態度,是讓你快速成功學習的好方法,而學會看待挨罵,進而從中學到挨罵後的學習方法,更是別人都想不到的好撇步喔!

第27種態度 不管工不工作,都要時時學習
  你有多久沒到書店逛逛,看本對你有所助益的書籍了。也許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就不再看書,報紙也只看娛樂體育新聞,只會注意雜誌的八卦消息。如果,在35歲之前,不能培養隨時學習的態度,那麼你將遠遠落後在資訊轉變的洪流之中。

第28種態度 快!快!快工作,慢!慢!慢生活
  在亞洲人瘋狂工作的同時,歐美卻吹起一股「慢活」風:愈來愈多的人渴望過安定、不匆忙的生活。……21世紀正是告別工作狂的年代,該是休閒登場的時候了!

六、通往成功的道路
  你認為影響人一生最重要態度是什麼?自己什麼態度最棒?你最缺乏什麼態度?態度較事實重要,也比個人背景、教育程度、金錢、環境、失敗、成功、其他人的想法或做法重要,更重要於人的外表、天賦或技能。「態度」足以影響公司、團體、家庭或個人的成敗。

第29種態度 堅持,就能找對位置
  成功就站在失敗的後面,只要多往前走幾步,你就會看到它。勇於堅持的人可能在當時失敗,卻在後人心中勝利;可能在名利上失敗,卻在精神上勝利。這就是堅持的人生。堅持,就是一首永無休止符號的進行曲。

第30種態度 真的要「放棄」
  生活中不可能什麼東西都能得到,總有你覺得可惜的事情,總有放棄的東西。不會放棄,就會變得極端貪婪,結果什麼東西都得不到。放棄今天的舒適,努力「充電」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若是一味留戀今天的悠閒生活,有可能明天你將整天哭泣。學會放棄,可以使你輕裝前進,能夠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

第31種態度 做金錢的主人
  邱吉爾說:「聰明的人能將有限的收入作很好地安排,他們會享受用錢的滿足感,但絕不會為錢所用。」金錢只是一種工具,諷刺的是,現在有太多人只是不停賺錢,卻完全不能好好花錢──花錢讓自己能夠得到快樂。

第32種態度 生活就是要簡單
  以前大家總是一窩蜂花錢買昂貴的營養食品,現在卻發現便宜的地瓜才最有營養……所以,貴並不代表有用,有錢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最簡單的地方。地瓜哲學就是:東西的重要在於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第33種態度 揮灑分享的藝術
  歌德說:「能分享他人痛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快樂的,是神。」生命活水是在分享中湧出,透過分享,人的發展也會比較平衡而完整。一個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太平洋的活水一樣,豐沛而且充滿活力。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步 建立開闊的人生格局

 

  • 第1件事: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
    王國維先生說:「詞以境界為上」。同理,人以風格鮮明為佳。鮮明的個人風格會自動抹掉不利的細節。要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可以利用行銷人常用到的4個P!
    1. Product 產品2. Price 價格 3. Place 通路 4. Promotion 宣傳。
  • 第2件事:永遠心向陽光的生活態度
    在晦暗不明的黃昏,誰都曾有過頹廢的想法吧!人生其實有很多轉折。說不定轉個彎,下一處就有什麼驚喜。
  • 第3件事:重新定義「中年」
    「人生三十才開始」這句話己經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徹底瓦解,有許多人到了五十歲,才找到了人生的新希望!二十歲沒有實現的夢想,可以到三十歲去做,或者留到四十歲也無妨。現在五十歲以前都還是青年人呢!
  • 第4件事:得到「心靈復原力」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心靈復原力」強弱,比教育、經驗、培訓、人脈等因素更能決定他的成敗!
  • 第5件事:簡約生活
    只有一隻皮箱,就可以隨時出發,往世界的盡頭飛去。不要去積攢那些零碎而無用的家私。傳奇總是沒有年齡、過去、和地域的特徵
  • 第6件事:懷抱一個偉大的夢想,緊抓現實的當下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今日人類的文化與文明發展,都是來自無數夢想與理念實現的累積。
  • 第7件事:養成每天讀取新聞的好習慣
    世界正以光速向前發展。不關心世界變化的人,恐怕也不真正關心自己將去向何方。
  • 第8件事: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熬夜工作或娛樂,現在常常被形容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言下之意似乎是只有小公務員、小老百姓才會按時上下班,買菜做飯,過著乏味的生活。這是絕對錯誤的導向!
  • 第9件事:制定自己的keep fit計畫
    訓練自己體態的輕盈、肢體的柔軟,吃「悅性食物」。你應該像天地間一棵秀麗而挺拔的樹,擁有一種源自內心的力量。
  • 第10件事:擁有謙沖致和的態度
    畢身致力於兩岸和平的已故辜振甫老先生,柔軟的身段包裝著強大的使命感,而他一生奉行的成功格言就是「謙沖致和」。
  • 第11件事:一定要擁有一次人生的大挫折
    無論感情、親情、事業、財務或工作,要相信挫折不是被命運KO,完全擊敗。而是OK,爬起來重新再來,愈挫愈勇。
  • 第12件事:豐富自身內涵
    受歡迎的人總是有健談的口才及多才多藝。準備兩個「保留節目」,豐富自身國學基礎,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第13件事:每週三次整理(反省)自身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一位偉大的君子,每天都會利用各種時間反省自己當下在身語意上所犯的錯,及可能傷害到別人的地方,使自己的德行日臻圓融,智慧日益增長。
    身處在如此紊亂環境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增益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呢

    第二步 建立自已的「人生目標清單」

  • 第14件事:定下人生的目標清單
    人生就好像是一場旅行:各處到了一到,看到不同的風景;出發的時候你有同伴,中間可能又換了另外的同伴,路上一定會遇到不同的人;有時候你還會停下來,告訴別人你的故事……
  • 第15件事:對世界懷抱一個希望
    這個世界上讓人憂慮的事情太多。即使盡一己之力對於解決問題毫無裨益,但仍應該懷抱希望。就像全球最大非營利企業「慈濟」的開端,只是來自証嚴法師的一個慈悲的「念頭」。
  • 第16件事:產生令自己有價值的獨門創意
    世界每天都在變,產業脈動在變、經濟趨勢在變,連自然災難型式都不斷在變。怎麼在自己生命黃金時期,產生領先甚至超越善變世局的自我核心價值,其祕密就在能否找到或產生屬於自己的獨門創意。
  • 第17件事:考幾張證照
    未來台灣將會邁向以証照取勝的社會,在你去求職時,除了你的畢業証書之外,多幾張技能檢定的合格證書或執照,絕對會讓你在找工作時如魚得水。
  • 第18件事:至少進一次大公司
    所謂大公司並不是指規模大的公司,而是指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大公司不一定好,但卻是35歲以前累積工作資歷的重要方法。
  • 第19件事:為事業而不是為工作奔波
    許多人往往在生命的黃金時期為工作、公司或看不見的股票,每天工作超時,體力透支。賺到名片上好看的頭銜、薪資條上的滿足。在老闆大力呼籲投資大戶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甚至尾牙請來大明星、送出豪華跑車時,這些在工作上打拼的員工卻同時賣掉了他們的肝臟、心臟、脾、肺、腎等器官的健康,也失去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請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而不是讓自己被工作奴役了。
  • 第20件事:搞定外語
    35歲前搞定外語,不是不可能,只要用對方法就成。國際溝通語言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會講英語是基本的生存核心價值,千萬不要ㄧ拖再拖,或是還要等一個決心,那你就輸了。
  • 第21件事:保持不間斷的學習律動
    台灣的民眾在眾多新聞台與口水節目的「幫助」下,已經越來越膚淺了,每天的資訊管道大部份透過十指(上網)和姆指(看電視),亂七八的資訊,夾雜著置入性行銷塞爆價的大腦,弱化你的知識水準與心智年齡,怎麼辦?
    動起來,讓自己重新開始不斷學習,並且維持學習的律動,高人一等,不難。
  • 第22件事:擁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規劃
    「一個人一生要花多少錢?」這是所有人都感興趣的好話題。最近有人把這個數字計算了出來,說在台北這樣的城市,一對夫婦一生的金錢消耗是七千萬元。聽起來有點嚇人吧,而這個數字只能滿足基本的小康生活。
  • 第23件事:離群索居十天、一個月
    從少年到成年,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父親牽著女兒的手鄭重地交到老公的手裏,一直被穩妥地保護著的感覺的確很好。可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不用付出代價的。你必須一直與人分享浴室、房間的格調、甚至心情——心中莫名鬱悶的時候也不得不費力解釋或者強顏歡笑,以免最親愛的人為你擔心
  • 第24件事:背著背包去走走
    大部份的人喜歡跟團出國旅遊但是,跟團其實對35歲的人是很笨的旅行方式,甚至去的地方不外是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美其名是出國,其實只是搭飛機去另一個地方,住五星級飯店,買一些阿里山,懇丁,甚至九份都買得到的東西罷了。
    要旅行就背著背包,一個人或三五好友,脫離自己的文化圈,去體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
  • 第25件事:培養一種自己獨享的趣味
    偉大的靈魂也曾隱藏在平凡瑣碎的生活當中。作曲家亞歷山大.伯羅丁在譜寫《伊戈爾王子》的時候,他正在聖彼德堡的軍事醫學院中當化學教授; T.S.愛略特寫出《荒原》的時候還是一個銀行官員,他著裝得體,每天9:35上班,下午5:35下班,每四週有一個星期六加班,與其他人一樣。
    一天約有八小時人人都在工作,可是八小時以外的時間當你充分地享受個人愛好和趣味,也許最會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你。
  • 第26件事: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奏
    天氣狀況及植物的種類、一個城市的人文特質、工作的時間等都可能牽動到個人的情緒,最好讓自己生活在「習慣」的舒適環境中。
  • 第27件事:擁有一個自己的角落
    忙忙碌碌的人生當中,總要偶爾抽出一點時間來,躲在自己的角落裏,稍稍地享受一下。
  • 第28件事:做一次義工
    利用幾個月或者一年,不計利害或得失,在另一種勞碌中,體會到心靈的單純與充實。
  • 第29件事:見一個「夢中人」
    你有想見到的人嗎?也許是偶像,或者是某個對你有特殊意義的普通人,這就像有人將去巴黎作為人生目標之一一樣,是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計畫。

    第三步 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

  • 第30件事:只需和少數人保持和諧關係
    有一句話這麼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所以許多人會在已然筋疲力盡的下班之後,努力再撲向一個又一個飯局,在假日裏參加張三李四邀約的聚會,或者怕錯過了認識大人物的機會。因此不免會陷入複雜的關係泥潭,忙碌不堪,心靈也不堪其擾。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應酬不但身體疲累;而且和太多的人交際會大大增加焦慮感和壓力。
  • 第31件事:真的可以說不
    如果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你真的得學會溫和而堅定地說「不」。
  • 第32件事:對父母許諾必不可少
    也許35歲之前你真的幫不了父母什麼忙,那麼更要善於給他們許諾。有許諾也足夠讓他們幸福的了。
  • 第33件事:結交幾個知己
    我想如果我說每個人都應該交一個知己,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吧。已故的武俠小說家古龍說:「朋友就是不分尊卑貴賤、職業高低的,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起來心中含有一絲絲暖意的人。」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月份ㄉ某雜誌..看到美美ㄉ"莫文蔚 +OFF學"ㄉ標題..馬上吸引ㄌ我ㄉ目光..終於 買到ㄌ...


你是無時間、無金錢、無悠閒心情的「三無」可憐蟲嗎?你是一進辦公室就拼命「ON」,但下班關機「OFF」後,不懂得安排自己的休閒娛樂,並兼顧家庭生活的人嗎?想知道全球頂尖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如何在忙碌工作、家庭生活及親子關係間做到均衡之餘,還能到處耍帥地「OFF」嗎?除了慵懶緩慢的「慢活」、「慢食」,你應該要積極地「OFF」:有效率地規劃多采多姿的休閒娛樂,成為會工作、也會玩樂的超級生活達人!

  如果上班就像電腦開機,一進辦公室就是「ON」,那下班關機「OFF」後,要怎麼安排自己的休閒娛樂,還能兼顧家庭生活、增進親子關係?超越現正流行、但容易流於閒散的「慢活」,更積極面對下班後時間規劃的《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來了。讓世界第一流得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現身說法,以自身的經驗教大家學會什麼是「有計劃的休閒方式」。本書可說是從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到正在規劃退休生活的銀髮族在休閒生活規劃上的Total Solution。本書提倡下午五點以後的生活達人術,運用各種「有規劃」的休閒娛樂,讓自己的生活多采多姿。不要淪為無時間、無金錢、無休閒的「三無」可憐蟲,最後只能在漫無目標、慵懶的生活中,結束自己的人生。

  本書內容精彩充實,除了提出許多實際的how to 建議,還有很多大前研一自身的親身經歷,並附有多幀大前研一享受生活「耍帥」的照片(諸如騎馬、飆越野機車、在居酒屋與好友暢飲等等),除了讓讀者猶如親炙大師幽默溫暖的一面,也讓讀者明瞭:即使諸多研究專案以及出書計劃纏身,大前研一仍能「抱持與年齡不相稱的精神」,及時行樂,但如此並非耽於逸樂,反倒讓創意更多元、更源源不絕,不擇地皆可出,形成一個積極有益的正向循環。

  身為全球頂尖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字裡行間卻一再流露出對均衡美滿的家庭生活,以及互動親密的親子關係的依依眷顧。由於有了事先細膩貼心的規劃,大前研一才能做到,並用自身的經驗,告訴想要創造美好家庭生活的上班族:如何規劃美妙的親子同樂週末、如何讓小孩體驗「叢林法則」、如何鍛鍊小孩的金錢教育…,在在都是具體而且馬上可以付諸實行的真知灼見!誠如書中作者的宣示:

  今後的30年
  將會更多彩多姿

  在汗水淋漓、泥濘滿身的休閒活動之中
  釋放平時工作所累積的身心疲累
  當假期結束的時候
  自然地充滿再一次面對工作的活力
  充實的工作與休閒
  這才是豐富人生的第一步
  大前研一的《OFF學──會玩,才會成功》,將是幫助讀者晉身「生活達人」的一劑魔幻配方。

作者簡介

大前研一
  一九四三年出生於福岡,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在「日立」任職多年後,於一九七二年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Inc.),歷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麥肯錫亞太地區會長及總公司董事等要職。一九九五年離開麥肯錫,一九九六到一九九七年任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九八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策學院教授與他創立的Ohmae & Associates公司執行董事,並兼任創業者養成學校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校長與「一新塾」主任。
  著有《無國界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平成官僚論》、《生活者的反亂》、《新.國富論》、《看不見的新大陸》(The Invisible Continent)、《中國,出租中》、《力用中國》、《思考的技術》等著作。

譯者簡介

陳柏誠
  台大政治系畢業,日本慶應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企管碩士。曾任職於台灣三菱商事,現任奇園企業行銷副總。
  積極參與各種台日交流活動,曾任日本情報處理開發協會講師、日本慶應大學台灣校友會幹事等職。同時專研日本經營管理趨勢,文章常見於遠見、天下等著名雜誌。

 

前言

每當我跟許多的朋友聊起遊玩、休閒的話題,我就會想起「三無」運動家。那就是:無時間、無金錢、無悠閒的心情。但是,假如能夠閱讀本書,並且下一點工夫,應該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成果了。總比只是想著無、無、無,並且什麼努力都沒有要好。因此,如果不努力,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等到退休之後,就算有了一些時間與金錢,到時,也不會徹底地享受休閒生活。最後,只有在漫無目標、慵懶的生活之中,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對於「ON(工作)」與「OFF(休閒)」都應該同樣地注意,並且設法創造出時間、金錢、悠閒的心情,盡情地享受人生。這正是這本書所要傳達的訊息。進一步而言,如果有「OFF學」這個COURSE(課程),那是一門學問。OFF COURSE。如果是這樣,不就跟英文的of course(當然)有相同的諧音,一語雙關,真是完美的語言遊戲。在這方面,具有能力的人,可以說是「人生的達人」,不只在工作的領域游刃有餘,也能夠創造豐富的人生。因此,在本書中所提到的「有能力的人」,希望可以被解釋為:超越工作的範疇,能夠讚賞人生的人。從高中的時代開始,我個人就是以這樣的想法、這樣的生活方式,享受著人生。即使是已經超過六十歲的現在,我依然覺得還不夠,我一直在遊玩。這不但沒有成為工作的阻礙,反而還有助益。在經驗這樣的生活過程之中,我整理了許許多多的想法,彙集成為這本書。在各位讀者創造「自己的人生版本」的同時,如果也能夠參考這本書,我將感到幸福。

贏家的條件在休閒之中!

序章
『上班族的「休閒」革命』


騎越野摩托車是我的興趣,每個月一次,週末的休假,與同好一起享受騎乘越野摩托車的樂趣。崎嶇不平的林間道路以及廢建材的棄置場都是我們遊玩的地方。在汗水、泥巴之中,工作上所累積的疲勞一掃而空,藉此,也可以再一次補充迎接工作的活力。

在這個領域裏,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的越野車同好之中,幾乎沒有上班族。上班族占了日本就業人口的七成。此外,我並沒有從事特別花錢的休閒活動,儘管如此,還是很難遇到上班族的同好。

越野摩托車的同好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小公司的經營者、木工、配管工、鈑金工、電器配線工等等,靠自己的一技之長謀生的人。他們不依賴公司,靠自己的力量生活,體驗充實的休閒生活,享受愉快的人生。因此,跟他們對話,也非常地刺激。他們專業的摩托車技巧,也都是靠平時充分的訓練。

充實的休閒生活是維持工作活力非常重要的事。但是,說到上班族典型的休閒方式,不外乎就是與同事、客戶的高爾夫球敘。本來,高爾夫是一項愉快的運動,然而,一旦牽扯到工作上的人際關係,難免就無法忘我地享受高爾夫的樂趣了。假如又是必須注意對方感受的應酬高爾夫,那就更難放鬆了。說不定,不但無法消除疲勞,反而累積了精神的壓力。

此外,比應酬高爾夫更不好的休閒方式是,漫無目標的昏睡,度過週末。假如是為了接下來某個目的做準備,而採取短暫的睡眠,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橫躺,清醒之後,依然沒有目標地看電視,那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如此,與其說是消除疲勞,不如說是累積疲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沒有目的地打發時間,只會帶來精神上極大的疲勞。如此,也將無法以積極向前的心情面對工作。

大部分上班族的讀者們,多半在校的成績都優於自營業者以及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關於學校的成績,我的看法是,「工作的成就,或者人生的幸福,跟學校的成績並沒有關係」。因此,看到無法享受人生的上班族,我並沒有感到驚訝。問題是,無法享受休閒生活的上班族,怎麼會這麼多。難道是有「學校成績不好的人,才能夠享受人生」的諷刺性法則。現在的社會之中,這樣的說法並不少。在校的成績不錯,參加現實社會的競爭,卻猛然發現:梯子已經被搬離了,或者,已經不見了,人生的設計圖卻還沒有重新的規劃,跟過去並沒有不同,這樣的例子難道不多?

根據一九八○年代的統計資料,坐在辦公室的座位上,日本的男性會散發出非常安定的α波。

α波是腦波的一種,據說,α波是在精神放鬆的時候才會散發出來。換言之,八○年代,辦公室是日本的男性最能夠放鬆精神的場所。經濟持續成長,每年薪資增加,職缺也很多的當時,也有描述上班族如何是「輕鬆的賺錢工作」的資料。同時,也出現了辦公室比家庭更輕鬆的諷刺性說法。

可是,現在再做同樣的調查,應該無法得到相同的結果。在裁員的恐怖感之下,公司已經不再是上班族的﹁安住之地﹂了。在這樣的時代,休閒生活幾乎沒有了。假日成為了取得資格、證照的學習時間。或許,有人也因此而感到焦慮。但是,我卻認為這正是上班族充實休閒生活,最好的機會。

儘管這麼說,我並不是推薦大家現在正流行的慢活(slow life)的生活方式:放棄工作上的成功,從競爭的社會上退下來,輕輕鬆鬆地生活,生活在興趣之中等等。到目前為止,日本的上班族都是以工作為生活的中心。到八○年代為止,或許,這樣的投入都還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每個人都獲得相應的職位與薪資。不過,今後,這樣的情況將有所不同。

既然如此,讓我們同時充實工作與休閒的生活。如果能夠如此,就算工作的目標未能如願,如果能夠享受與家人、朋友共同的愉快時光,最後,我們也可以說「曾經擁有美好的人生」。而且,如同在文章的開頭我所提到的,只要充實休閒的生活,就能夠獲得工作的活力。

如何充實休閒的生活呢?最大的重點就是:有計劃的休閒方式。

以我自己為例,在大家公認生存競爭世界第一嚴苛的麥肯錫顧問公司,我工作了二十三年。但是,在那段期間,我享受音樂、運動、假期的方式,跟現在的方式一樣,完全沒有改變。

休閒生活的年度計劃,一定要在年初訂定。利用所謂的「在這個時期,要去這裡,要這樣度過」的方式,安排休閒的計劃。首先,訂定一年三次的長期休假計劃。其次,再以月為單位,決定週末的休閒活動。例如:這個月這一週是,跟同好一起享受越野車的時間。這一週是,跟音樂的同好一起練習單簧管的時間……等。夏天是潛水與遊船,冬天是安排數次的雪上摩托車,春天到秋天則是前往位在蓼科的山莊,寫作,並且跟家人與朋友一起同遊。此外,身體的治療與休息等等的時間安排,也會訂定計畫。例如:美容院、按摩等等的時間,都安排在第三個星期六。依照這樣的循環計劃,進行休閒的活動。

如果沒有特別的計劃,我會騎著腳踏車探訪當季的主要活動,並且前往杜鵑花與繡球花有名的地點。此外,我也計劃在退休之後,再享受花時間的高爾夫以及釣魚的活動。因為我喜歡的激烈運動有很多,這些都需要豐沛的體力。因此,我想趁現在優先從事激烈的休閒活動。

既然是休閒生活,為何還要訂計劃呢?如果依照計劃,進行休閒生活,是否會令人喘不過氣呢?或許,有些人只是想要隨意地度過休閒的時間,可是,我卻認為這是不對的。正因為沒有週末的計劃,寶貴的休閒時間,可能就會花在應酬的高爾夫球敘,或者陪太太的購物之中。而且,萬一假日當天沒有特別的行程,漫無目標地昏睡、或者打小鋼珠,打發時間,一旦注意到時間,可能已經晚上了。這是最不好的情況。

訂定休閒計劃,必然會牽涉到時間與金錢的再分配。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上班族多少都會跑去居酒屋小酌一番,或者到卡拉OK高歌一曲。假如早一點回到家,通常也都會隨意地看看職業棒球的實況轉播。雖然,我不會建議全部停止,但是,也應該逐漸地減少這樣的活動。如果能夠改變作息,不僅可以增加工作上的學習時間,也可以減輕無謂的疲勞負擔。如此,週末假期,加班與學習的時間將會減少,自然而然能夠產生更多休閒的活力。

週末假期,勉強早起,花了一、兩萬日圓,打一場高爾夫。這樣的休閒活動也應該停止。如果能夠節省下這些錢,就能夠飛到澳洲漂亮的高爾夫球場,盡情地享受一年一次一個星期左右的揮桿之樂。因為,如果是淡季的來回機票,只要五萬日圓左右。而且,假如是公營的高爾夫球場,一場高爾夫球的費用也只要一○○○日圓左右而已。

與其多次反覆的不完全燃燒,不如少次集中的完全燃燒。這也是充實、享受休閒生活的要領之一。

每年,我都會去加拿大世界有名的衛斯勒滑雪場,盡情地享受一次滑雪的樂趣。全部的費用,包含五天的住宿費,也只要十二萬日圓左右。因此,不妨停止所有燃燒不完全的活動,並且將這些多出來的時間,投入於別的興趣、學習、以及跟家人的交流。讓工作與休閒都能夠有計劃地進行。這是豐富人生的第一步。

創造一年一○○萬日圓「休閒資金」的方法

以前,聽朋友這樣說過。在寶物鑑定的電視節目上,一位退休的「自助餐阿媽」,帶著一組價值五○萬日圓的邁森(Meissen)食器上節目。德國的邁森是眾所週知世界最好的陶瓷器產地。邁森的陶瓷器,可以說是收藏家難以割捨的典藏精品。燒成的完美、彩繪的精美都是非常的特別。當然,價格也不低,幾個盤子的組合就高達數十萬日圓,這一點也不足為奇。
自助餐阿媽,面對電視機的鏡頭如此說著。

「長期以來,我都是從事自助餐的工作,每天都接觸鋁製、塑膠製的食器。如今,有了一點多餘的錢,終於買了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邁森食器」。

我認為,這位女士金錢的使用方法是非常好的。

在日本,如同這位女士,為了自己而使用金錢的人並不多。

為了享受豐富的人生,「時間的再分配」是必要的。到目前為止,應酬高爾夫球、週末漫無目標的昏睡所浪費的時間,今後,都可以調整為享受休閒生活的時間。同樣地,「金錢的再分配」也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人生最大的花費,住宅的購買。根據不動產經濟研究所的調查,二○○四年首都圈先建後售的住宅,平均的價格是四五三四‧九萬日圓。這樣的價格,大部分是郊外住宅,上班的通勤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左右。住宅的周圍並沒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如果想要享受都市的休閒娛樂,卻又離市中心有一點遠。剛好處在中間的位置。假設頭期款是一○○○萬日圓,加上民間金額機構的住宅貸款三五○○萬日圓,購買一戶平均售價的先建後售的住宅,(變動利率二‧三七五%、貸款期間三十年、本金利息平均攤還的條件下),購屋總額將高達四八九七萬日圓。

另外,都市內的大樓公寓的平均價格是四一○四萬日圓。頭期款是一○○○萬日圓,其餘的三○○○萬日圓以上述的條件貸款,購屋總額將是四二○○萬日圓。

這兩年來,大樓公寓的價格有些微的上漲。如果是這個平均價格左右,購買一戶接近工作地點的大樓公寓是可以的。而且,大約能夠節省七○○萬日圓左右的支出。

關於小孩教育費用的再分配,也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根據教育部的調查,推算教育的費用。如果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是私立的學校,小學除外,教育的總費用是九五九萬日圓。因為,在日本,小學都是公立的學校。另一方面,如果全部都是公立的學校,教育的總費用則是五一一萬日圓。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四四八萬日圓。大學方面的費用,公立大學的醫學系,六年四○○萬日圓左右,其他科系大約是二三○萬日圓。私立大學的文科系是四三○萬日圓,理科系是五六○萬日圓,醫學系則是六年二九五○萬日圓左右的支出。

教育費用通常是:家庭支出中不可動搖的部分。

從幼稚園開始,就接受「考試」,歷經有名的大學、一流的企業,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能夠生存於變化激烈的時代之中呢?我感到很大的疑問。到高中為止,都是受到父母親悉心的照顧。高中畢業之後,信任小孩的自主性,應該是比較好的。假如小孩,無論如何,都想進大學,那麼讓小孩打工賺學費也不錯。如此,或許更能夠讓小孩培養出堅強的人格。事實上,如果能夠增加一倍父母與小孩相處的時間,教育的費用也可以減半。進入大學之後,如果小孩經濟獨立,將更能夠讓小孩瞭解學習的重要性。

投入時間,減少花費。培養小孩生存的能力。抱持這樣的想法,面對小孩,是很重要的。

談到《金錢的再分配》,最後的大目標是車子。八人座四輪傳動的RV休旅車一向很受歡迎。可是,除了常年下雪的地區之外,日本國內道路的狀況,幾乎都不需要四輪傳動的功能。此外,八人同遊的機會,一年也不過幾次而已。況且,如果必要,租車就可以了。因此,平時開小車就可以了。

這種類型的RV休旅車,如果價格是二九○萬日圓,消費稅大約一五萬日圓,汽車取得稅大約一三萬日圓,合計金額大約三二○萬日圓左右。如果從買車第一年開始起算,以年為單位估算養車的費用,汽車稅(約四萬日圓)、汽車重量稅(約三萬日圓)、保險費(約四萬日圓)、停車費(每個月一萬五○○○日圓、每年一八萬日圓)、車檢費(約二萬日圓),合計約三一萬日圓。如果跟接下來的小車費用相比,差額將近二○○萬日圓左右。

進一步而言,車子真的是必要嗎?現在,我們有必要來檢討看看。一三○○CC的小型車。假如價格是一二○萬萬日圓,消費稅六萬日圓,汽車取得稅大約五萬日圓,合計約一三○萬日圓。如果從買車第一年開始起算,以年為單位估算養車的費用,汽車稅(約三萬日圓)、汽車重量稅(約一萬日圓)、保險費(約四萬日圓)、停車費(每個月一萬五○○○日圓、每年一八萬日圓)、車檢費(約兩萬日圓),合計約二八萬日圓。此外,還必須考慮汽油的費用。

假如一年之內只有少數幾次使用車子的機會,例如:開車出遊、打高爾夫球,利用租車與計程車,將比買車更划算。一三○○CC的租車費用,12個小時,只需要六○○○日圓而已。

一般的上班族,一年應該可以挪出一○○萬日圓左右的「休閒資金」。

如果根據上述的提議,「先建後售的住宅轉為大樓公寓」一年省二三萬日圓、「幼稚園到高中都是公立學校」一年省三○萬日圓、「不要買車、養車」一年省四○萬日圓,一年將可以節省非常可觀的支出。

除了重新調整住宅、教育、車子的費用,不妨也盡情地想一想,現在的自己,最夢寐以求的「meissen食器」是什麼?


 
 
 
 
 

愛媽隨想喳喳叨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